“最后通牒效應”是最后指人們在任務期限即將臨近截止時,才表現(xiàn)出努力去做的通牒心理現(xiàn)象。
最后通牒效應發(fā)現(xiàn)背景
教育家曾經(jīng)讓一個班的和運小學生做過一個實驗,任務是最后讓他們閱讀一篇課文。實驗的通牒第一階段,沒有設定限制時間,和運讓他們自由閱讀,最后結果全班學生平均用了8分鐘時間閱讀完;第二階段,通牒要求他們必須在5分鐘內讀完,和運結果他們不到5分鐘就讀完了。最后這個實驗反映出了“最后通牒效應”對人們心理活動的通牒促進作用?!白詈笸盒笔呛瓦\指人們對于任務產(chǎn)生的拖延情緒——對于不需要立刻完成的工作任務,人們往往會等最后一刻來臨時才會拼命去完成。最后
最后通牒效應的通牒例子和運用
(一)學校教育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心理學家丹·艾瑞里曾經(jīng)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給學生布置了三篇論文作為學期作業(yè),和運并給出了兩個選擇:要么設置三個獨立的截止期限,要么在期末時三篇一起上交。而且一旦超過了截止期限,會被扣除一定的分數(shù)。但是即便早交了論文,論文還是會被留到期末評分。因此,從理智的角度考慮,早交論文是沒有什么好處的。但是,大多數(shù)學生還是選擇了設置三個獨立的期限,為不同的論文設置不同的截止日期。這是因為他們知道如果把三篇論文都留到期末交,很可能導致期末壓力太大。學生的選擇恰好反映了“最后通牒”的效用,他們用外部的“最后通牒”來約束自己,督促自身完成任務,盡可能地將時間和精力合理地分配。因此,教師在管理學生、幫助學生制訂和執(zhí)行有關計劃時,一定要給學生設置具體的完成任務的時間,向學生發(fā)出“最后通牒”,讓學生有章可循,走向自律。
(二)婚戀家庭
可可是個準備上小學的小女孩,媽媽給她買了一堆繪本,她每天看得不亦樂乎。但是問題出現(xiàn)了,她經(jīng)常抱著書一直翻閱不肯睡覺。第二天早上還要起早上幼兒園,睡眠不足怎么辦呢?媽媽很擔心,于是跟可可“約法三章”,晚上8點半洗澡刷牙。9點再看繪本,9點半收拾好繪本上床,9點45分鋪好床關燈。也就是無論如何,必須在9點45分關燈??煽蔀榱诉m應這些時間的“最后期限”,還是做了一番掙扎。第一天她洗澡拖拉了一會兒,9點半才洗完澡。她跟媽媽哭鬧,但是媽媽的態(tài)度很堅決,這是規(guī)則,必須遵守??煽芍揽抟矝]有用,第二天就迅速洗完澡,不到9點就吹干頭發(fā)坐在書桌前開始翻書了。9點半,媽媽過來,發(fā)現(xiàn)可可已經(jīng)把繪本收拾好了。這樣通過幾個“最后期限”,可可有了一套完整的睡前儀式。她每天既可以看喜歡的書,又能睡得好。
(三)人際交往
在人際交往過程,靈活運用“最后通牒效應”能促使友誼長久地維持。小娟有一個好朋友曉麗,她們從小就是朋友,一直相處得很愉快。但是她們之間也會存在爭吵,其原因主要是曉麗缺乏時間觀念,每次她們約好一起出去玩的時間,曉麗總是會遲到,這樣小娟非常不開心,但是每次溝通后,曉麗下次還是會遲到。因此,小娟決定采用“最后通牒”的方式,督促曉麗按時赴約,在約定前一天小娟會多次提醒曉麗,在約會當天她也會“還有兩個小時”“還有一個小時”地督促曉麗,經(jīng)過一點時間的提醒與監(jiān)督后,曉麗終于可以在約定時間前到達指定地點。當與人相處時,面對這樣的事情,我們可以采取“最后通牒效應”,提升他們的時間緊迫感。
(四)單位工作
美國的談判專家柯英,在擔任美國某企業(yè)的代理期間,曾和日本某企業(yè)進行過一次談判??掠傁嘛w機,代表日本企業(yè)與他談判的兩名職員已經(jīng)在出口處迎接了。這兩個人熱情地接過柯英的行李,用高級轎車送他到已預定好的旅館。路上,日本職員彬彬有禮地詢問柯英,預定哪一天的班機回去,他們好預定汽車。柯英受到如此禮遇,自然地從口袋里取出回程機票給日本人看,上面寫著返程的時間。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因為無意中泄露了行程,讓自己在談判中陷入了被動的局面。在前十天里,日本方面每天只是招待他到各個名勝古跡參觀游玩,對有關談判的重要內容一句也不提。直到柯英快離開的最后兩天,談判才正式開始,到了最后一天,雙方的談判才真正進入主題,當談到最重要的問題時,接柯英去機場的小轎車已經(jīng)等在門口了。于是,最后的談判只好在車里進行,直到柯英臨上飛機時,才最終達成了談判的協(xié)議。當然,談判的結果對美方非常不利,日本人因為巧妙地運用了最后期限的技巧,大獲全勝。
最后通牒效應的啟示
啟示一:制訂時間管理計劃,學會進行任務分解。在沒有外部期限的時候,我們便很容易拖拉。這時候,我們需要給自己定一個時間期限。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制定。例如,如何合理安排假期的時間。良好的時間安排,可以使生活更加有規(guī)律,培養(yǎng)自身的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管理,我們也容易進入一種健康模式,精神會更加充沛。拖延的一個原因就是恐懼。當我們面對一個大任務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產(chǎn)生恐懼之情,害怕自己無法完成這個任務,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完成。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將大任務拆分成小任務。在規(guī)定時間內,先完成一個一個的小任務。當小任務全部完成的時候,大任務也就完成了。小任務相比大任務也更容易理解,可以將完成任務的工作從抽象轉換為具體。
啟示二:增加時間的感知度,設置獎懲機制
拖延者擅長塑造時間假象,“還有時間”“還有機會”“還有下次”,直到臨近才發(fā)現(xiàn),完成任務需要的時間比自己想象的更少。由此引發(fā)的焦慮、恐慌和自責會自然地促進人們用撒謊、逃避和放棄的方式來應對可能出現(xiàn)的人生機遇。我們需要培養(yǎng)自己合理計算時間的能力,增強對時間切實的感知,并且要培養(yǎng)自己的緊迫感。因此,給自己要完成的目標設置一個可以得到的好處或者階段性的獎勵,會加強你的動力。這樣機制的設立,可以有效避免拖延癥,不會讓工作拖到最后期限才開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