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后來的行為心理學家心理行為研究者,斯金納和華生一樣,斯金主張心理學的發(fā)展研究對象是行為,而且他的行為心理學家心理思想更為激進和徹底。在他看來,斯金心理學應該將指明決定特定行為的發(fā)展特定因素定為目標,并進而對行為做出分析,行為心理學家心理確立下來先行影響與隨后行為間關系的斯金真正性質(zhì),實現(xiàn)這一目標,發(fā)展只有通過實驗的行為心理學家心理手段來達成。他還指出,斯金行為分為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發(fā)展在經(jīng)典行為心理學中指出由刺激引起反應行為,斯金納指出,斯金由一種確立刺激所激發(fā)的發(fā)展行為就是所謂的“應答”,既可以是無條件反射,也可以是條件反射;所謂的操作性行為則與刺激無關,它是不時地發(fā)放出來的行為。
斯金納心理發(fā)展觀的主要體現(xiàn)是那些呢?
(1)兒童行為的強化控制原理
對于兒童的行為塑造,斯金納的觀點是強化,他認為只有強化才是塑造行為的基礎。
在斯金納看來,操作性行為在人的行為中占大部分,個體所有的習慣行為都是在強化作用下形成的,所以想要達到控制個體行為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了解強化效應并能夠運用好這一技術,只有這樣才能將兒童塑造成教育者所期待的人物類型。雖然有一些行為是兒童偶然發(fā)出的,但是如果這些行為能夠得到強化,那么在將來出現(xiàn)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個體行為出現(xiàn)的概率大小,與強化次數(shù)的多少密切相關。這就是人的操作行為的建立過程,所以斯金納的觀點十分明顯,即控制行為產(chǎn)生的正是伴隨它的強化刺激所為。
(2)行為發(fā)展過程中的強化作用
行為心理學者認為行為如果得不到強化,就會消退。對此斯金納進一步指出,兒童做事的目是為了引起成人的注意。當一個兒童在做了某件事之后被成人注意到,那么成人可能就會對他們行為進行評價:或者給予表揚,或者加以批評。實際上,這在無意中對兒童行為就是起到了一種強化的作用。所以當一個兒童表現(xiàn)出一些不良行為時,成人所應采取的態(tài)度就是對他視而不見,不加理睬。這種“冷處理”方式,讓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反應并沒有引起大人的注意,如此,他的這種不良行為便會因為得到不到強化而消退。
我們不可小看兒童的行為,事實上,他們很懂得“察言觀色”。在他們眼中,他們推斷自己的行為是否妥當?shù)奈ㄒ粯藴?,就是看自己的行為能不能得到外部刺激的強化。斯金納還指出,練習的多少本身對行為反應的速率并不會產(chǎn)生影響,在練習中,兒童行為的形成主要取決于為他所提供的重復強化的機會,強化的次數(shù)越多,其效果會越好,反之則不然,如果只練習不強化,那么這一行為就不會得到鞏固和發(fā)展。
(3)及時強化論
斯金納認為練習要及時強化,只有這樣才能加快行為的形成。他認為強化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a.強化可分為
連續(xù)強化:也就是說,對每一個合乎要求的正確反應,要給予連續(xù)的強化,要多次重復,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間歇強化:對部分反應進行強化。
固定強化:當被試出現(xiàn)所期望的反應時,主試按照一定的時間對其進行強化。
偶然強化:顧名思義,這種強化指的是反應與強化物之間的結(jié)合并不是預先設定好的,而是偶然形成的。
斯金納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連續(xù)性強化的最佳時機是在行為訓練的最初那段時期。而間歇強化最好的運用時機是在行為保持方面。
b.強化的幾個方面:
積極強化:由于一種刺激的加入,使得一個操作反應發(fā)生的概率的作用有所增加。
消極強化:與積極強化相反,當某一個刺激被排除后,反而增加了某一操作反應發(fā)生的概率的作用。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增加了一個強化,還是排除了一個強化,其所產(chǎn)生的結(jié)果都是增強了某一操作反映出現(xiàn)的概率。例如:有些兒童喜歡咬手指,當他不咬手指時,家長可以給他一塊糖或者別的禮物,這是一種積極強化,而當他咬手指時,家長既不給糖塊,也不給他表揚,這就是這屬于消極強化。這兩種強化的目標都是為了讓兒童不再咬手指。
c.強化的方式影響某種行為的消退效果
當行為出現(xiàn)消退跡象時,如果連續(xù)強化也消失,那么此時消退速度會非???;反之,當出現(xiàn)消退時,連續(xù)強化變?yōu)殚g歇強化,則消退速度會慢一些。
(4)關于兒童行為的控制
行為心理學的研究目的就是對行為進行控制,那么在對待兒童教育方面,斯金納認為,當兒童出現(xiàn)不良行為時,家長和老師的最佳做法是對其“忽視”,也就是不進行強化,這樣他們的不良行為就會慢慢消退。比如,當一些兒童為了引起大人注意,出現(xiàn)咬手指、咬嘴唇等不良行為時,大人對他的行為最好是假裝看不見,不做任何反應,這樣兒童的這種行為就會慢慢消退。如果大人發(fā)現(xiàn)這些不良行為后,對他進行批評和呵斥的話,便是一種無意中的強化,這不僅不能改變他的行為,反而強化了這一行為,使其更難消退。然而事實上,這種方法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奏效,比如,關于攻擊行為的消退方面效果就很差強人意.面對攻擊行為時,如果視而不見就很容易被當成一種默認。所以,這種情況下應及時進行阻止。當然還有一些兒童的極端行為,那需要視情況制定教育方法,以上的方法是不會有效果的。對此,這里不做贅述。
(5)教學機器以及程序教學
斯金納指出美國乃至其他國家的教育存在很大問題,不論是教育內(nèi)容還是管理措施。由于自主性和趣味性的缺乏,很多學生厭學,甚至逃離課堂和學校。另外,老師在教學水平上的差異、學生太多令老師無法一一照顧到,這些對教育的發(fā)展都產(chǎn)生不利影響。因此,斯金納提出了程序教學法,即教學機器應用漸進式和及時強化原理,把那些很復雜的問題分解成一系列小的、容易懂的問題,然后一步一步展現(xiàn)給學生。當學生給出的答案與機器后來給出的正確答案一致時,機器就會顯示下一個問題。斯金納提出的這一方式,對美國的教育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的。盡管教學機器和程序教學妨礙了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考慮不夠,但還是有其參考價值。
斯金納是新行為心理學的代表人物,在兒童行為及教育方面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設性的建議,對兒童教育產(chǎn)生了深刻地影響。不過,斯金納和華生一樣,都認為人的心理完全受環(huán)境制約,從而忽略人的主觀能動性。